来源:雪球App,作者: 深圳板柱1979,(https://xueqiu.com/2801102342/261028182)
之所以盘点被数字化赋能的优秀企业,是因为在研究优秀企业的过程中,发现这些企业在年报中经常提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被数字化赋能后,在客户定位、店面选址、库存周转、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最终数字化让他们在与同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些优秀企业都有个特征:
行业或者企业日常消费频率较高,以日用品或者类日用品行业居多;
行业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对客户反馈时效性要求高;
行业或企业对库存周转率要求高,以零售业为主;
这些企业处于行业规模大、竞争激烈、竞争门槛较低的细分行业。
这些企业数字化赋能后,获客能力提升,库存周转率提高,经营效率优于同行,在短期内跑赢了同行并成为细分领域的黑马。
1、药店行业的益丰药房和大参林
益丰药房公司于2019年成立了“数字化中心”,全面推动企业的数字化,公司以人为中心,用科技来改造和赋能业务,建立全面数字化链接,逐步实现企业由经营商品向经营顾客的价值转移。
在营运方面,公司立足服务业务场景,建设贴合业务场景的营运,在将互联网技术与业务场景的不断融合中,大幅提高营运工作在线化,提升了营运的人均劳效、顾客口碑值、满意率;
在商品方面,公司聚焦建设行业最高效、敏捷的商品数字化体系,通过商品业务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商品满足率显著提升;在物流方面,公司通过提高仓库运营效率,以数据透明化指导仓库明确改善节点,完善物流线数字化框架体系,并完成了重点物流仓的上线工作。
大参林
大参林对于零售药店而言,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纳入集团发展战略,并从“降本,增效,创收”三大底层逻辑出发,全面提升内部运作效率。
2022年公司重点在会员营销数字化、交易数字化、门店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物流数字化、加盟体系化及财务共享化做优化,持续完善集团共享能力、业务协作能力、决策分析能力以及战略执行能力,用大数据指导业务经营与分析,让员工更加聚焦与更多的时间放在销售与服务上,提升人效以及顾客满足度。
从财务数据方面可以看到,数字化赋能让益丰药房和大参林的盈利能力跑赢了同行,同时实现了较高的存货周转率。
为此,我专门去查阅了益丰药房的数字化体系有没有高管在参与,发现了益丰药房把互联网企业的高管挖到了益丰药房专门负责数字化业务。
颜俊,男,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82年4月出生,计算机软件工程学士。曾任群硕软件开发工程师,盛大网络研发主管,大众点评网质量管理主管,无锡奥塔库科技合伙人,孩子王儿童股份有限公司前端产品负责人、电商业务负责人、会员中心总监,好享家舒适智能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营运中心总监、研发中心总监。现任益丰药房新零售事业群总经理、数字化中心负责人、助理总裁。
益丰药房为什么会这么早就布局数字化系统,查阅了公司股东和董事会,发现今日资本的徐新在董事会认知,徐新是京东上市的投资人,很早就懂得数字化对零售行业的降维打击,也许这是益丰药房能够这么早引入数字化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从湖南这种欠发达地区能够成长为中国零售药店龙头企业的原因吧。
2、晨光集团
晨光集团起家是做文具的,典型的低技术门槛、低利润率、低市场集中度的细分行业,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并转型升级为数字化采购服务商。
晨光开辟线上多渠道业务,并建立了行业最大的在线平台——晨光联盟APP,利用数字化手法将价格、库存、促销等信息及时传递给用户,实现精准开发、精准营销、自动补货,目前注册用户已超10万人。
数字化采购运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数字化手段, 通过供应商资源整合、非标物资采购标品化、流程线上化等方法实现降本增效。
据亿邦智库数 据显示,数字化采购商品直接价格降低 5%~15%,采购时间效率提升 30%以上,采购管理成本 降低 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 40%以上,也让晨光实现了5年内快速增长成为行业龙头,其营业收入是后面几名的总和。
3、珀莱雅
曾经被戏谑为“山寨品牌”的珀莱雅,如今竟已经悄悄冲到了国货美妆TOP2,2022年珀莱雅的营收已经达到63.85亿元,在上市的首年,也就是2018年,这个数字还是23.61亿元。而在2023年上半年,珀莱雅的表现更为强劲,在行业增速普遍趋缓的情况下,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都接近30%,公司能够实现快速增长,得益于数字化运营体系。
单从渠道的角度来看,很容易简单地将珀莱雅看作是一只“骑在风口上”的猪。2019年,珀莱雅内部为“全域数字化信息系统”的系统打通,从根本上打破了信息孤岛的存在,对于市场的反应速度也由此骤然加快。珀莱雅CIO刘大勇在一次分享中透露,珀莱雅的这套系统打通了供应链关系管理系统SRM、仓储库位系统WM、企业资源管理系统SAP、社交型会员系统SCRM、电商ERP等,超过18个系统环节。
从其作用上来看,这套系统的本质是一个中台,并由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两个部分构成。
数据中台负责进行各渠道销售、投放数据的清洗与关联,实际就成了一个完整的消费者触点体系,无论是线上电商平台的关键词搜索、页面收藏、购物车添加、下单购买等交易数据,还是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数据,以及KOL投放的数据、内容趋势数据,都纳入到珀莱雅的用户数据库之中。
业务中台则提供了供应商、生产、仓储等环节之间的数据流转,提高生产与流转效率。珀莱雅数字化转型中建立的这套中台体系,成为保证日后决策正确性的有力支撑。
而珀莱雅迈过60亿营收背后,还有一条隐藏的暗线,就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构建的中台系统,打破了内外部的数据孤岛的打破,让珀莱雅具备接连踩中了数个风口的实力。
4、瑞幸—数字化运营大师,高速增长的奇迹
瑞幸走出了一条让所有人相形见绌的增长曲线,2022年瑞幸中国的营业收入超越星巴克中国的营业收入。
在门店选址上,瑞幸靠着技术手段,凭借大数据与外卖热力图,顾客出现在哪儿,瑞幸出现在哪儿。既提高了消费的便利,有增加了用户的覆盖率。
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智能化,对人货场实现精细化数字运营。杨飞的书《流量池》中提到:用数据驱动可以使人货场新零售效率更高。
比如大数据可以精确告诉我们:咖啡什么时候销量最高,什么时候几乎没有人,提供准确的需求预期,智能化的补充库存。实现降本增效。
通过小程序的下单方式,也让瑞幸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偏好数据,为产品提供了数据支撑。这种产品研发机制,也使得瑞幸“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围绕着用户裂变和私域转化有效提升销量,在数字化基础上精准营销,已经使得瑞幸已进入全新可持续发展阶段,创造了发展的奇迹,并且深深改变了中国咖啡市场的格局。
盘点这些数字化建设靠前的企业,目的是要寻找那些还没有被数字化改造,或者即将被数字化改造的黑马。
有哪些企业可能会被数字化改造呢?
比如牙科有没有可能被数字化改造?通策医疗收购和仁科技是不是准备对牙科的病例进行数字化改造?
比如CRO行业有没有被数字化改造?如果某家CRO企业率先数字化改造,通过大数据研发有没有可能降低成本,提升研发效率?
比如民营医院行业,如国际医学有没有可能,通过病例数字化等手法提高病人看病效率?
比如家电行业有没有可能被数字化改造以后,库存再次降低?
通策医疗、国际医学、爱尔眼科、泰格医药、小熊电器、北鼎股份、九阳股份、苏泊尔。。。$益丰药房(SH603939)$ $小熊电器(SZ002959)$ $大参林(SH603233)$
码字不容易,点个赞,点个在看,点个收藏鼓励一下呗!